一、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的选择
1、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 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 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 该阶段主要以消费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质标准。 2、主处理的方法 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成三类。 (1)生物处理法 是利用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在中水回用一体设备中大多采用好氧生物膜处理技术。 (2)物理化学处理法 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组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 (3)膜处理 采用超滤(UF)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不仅SS的去除率很高,而且对细菌及病毒也能进行很好的分离。 3、工业流程的选择 确定工艺流程时必须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中水的使用要求,应根据上述条件选择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在选择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装置所占的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以及噪声和臭气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目前大多以生物处理为主处理方法,其中又以接触氧化法和僧舞转盘法为主;在工艺流程中消毒灭菌工艺必不可少,一般采用氯、碘联用的强化消毒技术。 4、运行方式的选择 根据处理规模、工艺流程及回用要求确定运行方式,一般处理能力超过30m3/h的中水处理站宜采用24h连续运行;小于30m3/h的中水处理站,宜采用每日16h间歇运行;当处理能力为5~10m3/h,每日运行时间应根据日处理水量计算来确定。 二、中水回用工艺设计 1、预处理工艺设计 (1)中水原水系统设计 应根据中水水源来确定中水原水系统。 a、当采用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应采用污、废分流制系统。 b、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系统,应在生活污水排水系统中装置化粪池,化粪池的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少于24h计算。 c、以厨房排水作为部分原水的中水处理系统,厨房排水应经隔油池后,再进入调节池。 (2)格栅设计 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有条件时可采用自动格栅,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间隙宽度应小于10mm;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间隙宽度为10~20mm,细格栅间隙宽度为2.5mm。当中水原水中有沐浴排水时,应加设毛发聚集器。 (3)调节池设计 为使处理设施连续、均匀稳定地工作,必须将不均匀的排水进入贮存调节,污水贮存停留时间最多不宜超过24h,过长的停留时间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不适宜的,调节池的容积应按排水的变化情况、采用的处理方法和小时处理量计算确定;a、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的容积应不小于连续4~5h最大排水量或日处理量的30%~40%;b、间歇运行时,调节池的容积可按处理工艺的运行周期来计算。 为防止污物在调节池内沉淀和腐败,调节池内宜设曝气器或预曝气管,曝气量为0.6~0.9m3/(m3 ` h)。 2、沉淀(气浮)工艺设计 在中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固液分离时,应采用效率高、占地少的设备,如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如下:斜板间净距80~100mm,斜管孔径一般≥80mm,斜板(管)长度1~1.2mm,倾角60°,底部缓冲层高度≥1.0m,上部水深0.7~1.0m,进水采用穿孔板(墙),锯齿形出水堰负荷应>1,7L/(s▪m),作为初沉池停留时间不超过30min,作为二沉池停留时间不超过60min,排泥静水头不得小于1.5m。 气浮处理由空气压缩机、溶气罐、释放器以及气浮池(槽)组成,有关设计参数如下:溶气压力为0.2~0.4MPa,回流比为10%~30%;进入气浮池(槽)接触室的流速宜小于0.1m/s,接触室水流上升流速为10~20mm/s,停留时间不宜小于60s;分离室的水流向下流速取1.5~2.5mm/s,即分离室的表面负荷为5.4~9.0m3/(h▪m2);气浮池的有效水深为2.0~2.5m,池中停留时间一般为10~20min;气浮池可采用溢流排渣或刮渣机排渣。 三、典型的一体化总睡回用设备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是将中水回用处理的几个单元集中在一台设备内进行,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一般的处理量小于15003/d,主要适用于某一单位建筑物的生活污水处理,一般人口少于3000人。对于某一建筑物当决定选用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后,应采用雨水管和污水管分流制;当污水量和水质波动比较大时,需要设置一定容积的调节池,此时调节池一般为构筑物,不包含在中水回用设备内,在进行设备布置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调节池所占的面积。 在选用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时,首先应根据污水的类型、所需处理的量、运行管理的要求以及能提供的场地,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确定设备的型号,然后根据污水的量(或人数)来选择相应的规格。 |